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是神經病,明明就只要把路線簡單的排出來就好,我還搞到自己畫起手繪地圖和寫起景點的歷史背景,活脫脫就是要把它搞成一份巴士導覽手冊嘛 XD。結果呢? 結果就是越寫越長+越寫越久,搞到連黑羊兄都快看不下去了,頻頻問我說到底今天是寫了幾天部落格? (哈哈,事實是這一篇我已經寫了要一個禮拜了都還沒寫完,我都不敢告訴他 XD)。

bus route map

路線圖

 

這條路線是米愛拉精心安排,無論是背包新手或在地老鳥,都可以輕輕鬆鬆遊倫敦 (還可以省摳摳)! 除了這條路線之外,預算高一點的人還可以增加個£5.40,結合倫敦渡輪Thames Clipper一起玩 (注意,一定要是這種交通船的Thames Clipper才這麼便宜喔,如果你不小心誤上其他賊船觀光船就要個20幾鎊才行囉!)。如果再有錢一點的還可以來個豪華版,坐船到North Greenwich坐纜車,一天之內享受從不同角度看倫敦的樂趣!

然後還有因為我家前面就有一台453的巴士,所以我一般都是以453作為出發點。但是大家在實際搭乘的時候也許會從不同的地方出發,所以一定要善用巴士地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路線,一般只要做到交通繁忙的幾個大站 – 西敏寺、皮卡得理、牛津街、特拉法加廣場就可以換到我以下介紹的這些公車囉!

以下是使用方法:

  • 藍底的部分是公車的站名,在公車上都有跑馬燈,也都會有廣播,所以很容易follow。
  • 橘底代表的是搖轉車的站,一定要下車轉車。
  • ":"站名之後的就是坐在公車上可以看到的景點。
  • "(   )"打跨號的就是在這一站下車可走到的景點。
  • 粗體字 就是各景點,有些下面會又詳細的景點介紹。
  • 總之大家可以自由的下車走走,善用公車路線,結合自己想要去的景點,反正公車它一天就只能扣你£4.20,多搭幾次也不會多被扣錢,就盡量的跳上跳下再繼續完成公車路線吧! 當然想要一次把所有的點都坐公車看完,來個倫敦overview也是很棒的做法喔!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因為這份文件我真的整理的很辛苦(包括地圖都是我親筆畫的),就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所以如果要轉載或引用的話,請一定一定要註明出處,而且如果讓我知道的話我會非常開心的! 謝謝你們! 我會繼續加油把資訊補齊的! 

好了,前言介紹完了,現在讓我們一起展開"究極倫敦巴士之旅"吧!

 

究極倫敦巴士之旅路線

路線地圖在上,詳細街道圖請參考:http://meara.pixnet.net/blog/post/92243309-bustour

453號公車

如果你是搭乘453從米愛拉的民宿出發的話,約經過40分鐘後你會猛然的發現倫敦眼就出現在你的右手邊,而且不只是這樣,過不久之後國會、大笨鐘、西敏寺,所有你喊得出來的倫敦重量級地標,都聽話得一個一個出現在你的左手邊。建議這時候一定要把相機準備好拿在手中 (而且玻璃一定要擦乾淨),不然一陣慌忙中美景很快就錯過囉!

Westminster Bridge/County Hall:泰晤士河、倫敦眼、水族館、國會、大笨鐘4

LondonbustourDSC_1515-20120817-124128

  • 從公車車窗看出去的泰晤士河和國會
  •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Thames)這個詞,是英格蘭地區第二老的名字。在過去的400年間,他是倫敦交通最繁忙的路徑,就像義大利的威尼斯一樣,來來往往的船隻貫穿整個倫敦,因為直到1750年代,倫敦都只有一條連接泰晤士河南北岸的橋。猜的出來世那一座嗎? 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倫敦橋 (<-- 難怪它跟其他橋比起來長得這麼樸素,原來他是老祖宗啊)。

LondonbustourDSC_1095-20120816-164404

倫敦橋,是不是異常的不起眼 吐舌頭

現在經過泰晤士河完全聞不出有什麼異味 (不像高雄的愛河),但是在1858年的夏天,因為天氣異常熱再加上家家戶戶的排泄物都是直接排入河裡的關係,泰晤士河整個散發令人窒息的惡臭! 臭到下議院還研擬搬遷計劃。幸好最後下了一場及時雨才終解了這一場噩夢。

在泰晤士河的河堤上會看到一排咬著鐵環的獅子,它們可不是裝飾品,它們是倫敦重要的防洪警報裝置,只要泰晤士河的水位漲到獅子口的時候就代表水位過高有危險,倫敦所有的地鐵和地下道就會停開停駛。DSC_1287

獅子口

  • 倫敦眼

倫敦眼絕對是倫敦最著名的地標之一,但大概很少人知道,當初在建的時候,原本只是用來慶祝千禧年用,慶祝完之後就要拆掉的,但是因為它實在太受歡迎了,所以後來就沒有拆而是一直留到現在,事後證明它果然事一頭金牛啊,帶來超多觀光收益,因為它不斷的被選為全英國最受觀光客歡迎的付費景點,每年有超過3百50萬搭乘者!

總高135公尺高, 是全歐洲最高的摩天輪,也是前世界最高的摩天輪 (這個紀錄在2006年敗給了中國江西的南昌之星,南昌之星比倫敦眼高了25公尺 <-- 中國真的什麼都要比第一)。倫敦眼總共有32個包廂。Why 32? 因為每一座包箱都代表了一個倫敦的區 (除了倫敦市 City of London 之外,因為它不是一個區),像是大家熟悉的格林威治 (<-- 號啦,是我自己熟悉的),肯辛頓,希敏寺區等等都是獨立的區。

如果你願意付£12,500的話,在每年十月的倫敦餐廳節中,你可以包下一個倫敦眼的包箱,坐在裡面享受米淇淋廚師為你精心烹調的美食料理~

LondonbustourDSC_1302-20120816-171118

倫敦眼,我好愛這張照片
 

  • 國會

國會大廈的哥德式建築是全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築,超過1000間的房間和長達2miles的走道,而且這裡也是倫敦市內最古老的皇宮的位置。雖然現在是做為國會使用,但最早這裡其實是皇宮 – 威斯敏斯特宮 (Palace of Westminster),建於11世紀懺悔者愛德華時期 (他也是之後建了西敏寺的國王),其後又在征服者威廉的兒子,威廉二世的時候增建了當時全歐洲最大的大廳- 威斯敏斯特廳。之後13世紀當英國開始有議會制度的時候,皇室和議會就一起共用這個地方,直到1512年亨利八世時期*,這裡發生火災皇室搬離了這裡移居到白廳宮,這裡才完全為議會所用。

除了11世紀建的威西敏斯特廳和14世紀建的寶石塔(Jewellery Tower)之外,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哥德式的建築群都是在1834之後建的。因為那年威斯敏斯 宮發生大火 (<-- 又來了,拜託也請小心火燭,好嗎?)。當時在位的是維多利亞女王 (皇室那時已經搬到白金漢宮了),所以如果仔細看,在大笨鐘四面鐘底下都有用拉丁文寫的"DOMINE SALVAM FAC REGINAM NOSTRAM VICTORIAM PRIMAM",翻成中文就是天佑維多利亞女王一世的字樣。

DSC_1315

西敏寺橋後的國會和大笨鐘,美的像一張明信片

  • 大笨鐘

大笨鐘也是在1834年之後建的 (<-- 廢話,要不然上面怎麼會寫天佑維多利亞女王?)。雖然中文名稱直接就稱他為大笨鐘,但其實正確的翻應該是叫它聖范倫鐵諾塔(St. Valentine’s Tower) (<-- 不過這樣誰會記得啊?) 或簡稱鐘塔。大笨鐘原本只是指鐘塔內的銅鐘,後來才漸漸被用圍整座鐘塔的暱稱。

據說自從2000年開通地鐵Jubilee Line以來,這個96米高的Big Ben就呈現往泰晤士河傾斜0.26度的現象。不過若要和比薩斜塔一樣斜,大笨鐘還要再熬個4000年才做得到喔! (<-- 雖然到時候比薩斜塔也倒了吧 :p)。

大笨鐘每15分鐘響一次,是世界上最大的樂鐘!

LondonbustourDSC_1329-20120816-173355

霧膠效果是因為玻璃上的油漬沒清乾淨…

負面教材,切記!

 

Parliament Square:國會廣場、西敏寺

  • 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

國會廣場建於1868年,之後在1940年代重新改建,在廣場上有一座邱吉爾的雕像。邱吉爾在英國人的心目中是勝過歷任國王、達爾文、莎士比亞的大偉人,在英國人的心他的地位是不可被踐踏的,就連鴿子也不可以! 所以它們將這座雕像通了微電流,讓鴿子一刻都無法在邱吉爾無毛的頭上造次!

DSC_1525

那一堆插著國旗的地方就是國會廣場

  • 西敏寺

沒聽過西敏寺的人,真的可以不用來英國了….就算沒看過旅遊節目,也看過電影達文西密碼吧! 就算真的連電影都沒看過,起碼也看過2011年威廉王子和凱特的婚禮吧! 好吧,我之所以會拉拉雜雜說一堆,就是因為西敏寺真的太有名了!

westminster

西敏寺 (不是我們常看到的那一面就是了)

西敏寺和西敏寺宮同為懺悔者威廉在11世紀中期所建,之後經過多次改建和擴建 (1245年亨利三世和1503年亨利七世),以致於西敏寺融合了多種風格,包括13世紀盛行的哥德式風格和16世紀的都鐸王朝紅磚式建築風格。在紅磚式建築的牆上王朝的玫瑰花圖騰和升降閘門的國徽隨處可見,除此之外內部的屋頂也精心雕琢扇形拱門,牆面上也有近百位聖徒的雕像,雖然建築風格和西敏寺其他的區域不合,但是此建築在當時被認為是全英格蘭最完美的建築。

數以千計的人埋葬在此(或骨灰),包過伊麗莎白1世,詹姆士1世,查理2世,英國詩人喬塞,牛頓(1727年,你面還有牛頓的紀念碑在合唱團屏風前面),達爾文等人。牛頓的墓前- 達文西密碼其中支一的解謎處 (但實際的拍攝地點是林肯大教堂) 黛安娜的喪禮,威廉凱特的婚禮。從1100年以來,僅有16個皇室婚禮在此舉行。

----------------

離開西敏寺橋一帶不久,453號公車將開上英國政府的神經中樞 – 白廳路(Whitehall Road),這一代密密麻麻散布著許多英國的政府部門,包含外交部、財務部、還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住的地方。據說在二戰期間,英國政府為了確保在德軍的猛泡轟炸下英國的國務能夠順利進行,所以在白廳路地底下挖了許多秘密隧道,連接各政府部門。

想要參觀白金漢宮和聖詹姆士公園的人可以在Horse Guard Parade站下車,下車之後可以穿過皇家騎兵廣場*到邱吉爾戰爭室和和聖詹姆士公園到白金漢宮,之後可以再沿著林蔭路 (The Mall)走到特拉法加廣場和國家藝廊,聖詹姆士宮也和林蔭路 (The Mall) 交會著,仔細找一條Marlborough Road,聖詹姆士宮(超紅的建築) 就在那條路上了。聖詹姆士宮到目前都還是英國皇室正式接見外交使節的地方。

Horse Guard Parade唐寧街10號、皇家騎兵廣場、(邱吉爾戰爭室、聖詹姆士公園、白金漢宮、聖詹姆士宮 )。

  • 唐寧街10號

之所以會叫做唐寧,是因為蓋了這排房子的建築師就叫做喬治唐寧,他也是哈佛大學第二屆畢業生,1680在此買地蓋屋,在1732年(喬治二世) 時唐寧街10號因為成為英國首相官邸而聲名大噪。從那時開始首相一直住在10號,而財政大臣住11號,但是這項傳統卻在布萊爾(Tony Blair)當英國首相的時候被短暫破壞。為了要讓布萊爾的家人有大一點的生活空間,所以當時的財政大臣Gordon Brown就和他交換房子住。但當然這個"不合體統"的舉動在繼任首相,也就是現任的大衛卡麥隆上台是又被改正回來了。除了財務大臣和首相之外這邊還住著許多政府官員包括威爾斯辦公室,內閣辦公室,蘇格蘭辦公室等。以前唐寧街可讓一般人經過,但在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上任候因為實施一連串不受歡迎的政策以致於一天到晚有人在外面抗議,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就把這整條接給封了。現在我們只能在公車上驚鴻一撇,或者是到皇家騎兵廣場的廣場上"遙望"。

DSC_6650

從皇家騎兵廣場看到的唐寧街10號

  • 皇家騎兵廣場

這裡原本是白金漢宮正式的入口,由騎兵守護著皇室的安全。亨利八世 (又是他) 最喜歡在這裡舉行長槍比武大賽 (就是在電影上看到的武士們騎在馬背上,帶著盔甲和窗著鐵盔,拿著長長的槍,彼此打來打去)。亨利八世不只喜歡看,還喜歡比,不過在他44歲的時候,有一次他一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來受重傷,以致於他之後不良於行。因為這個事件使亨利八世不良於行,據說從此以後他的性情就大變,變成一個暴君,而且越吃越多,他死時重達178公斤(28stones)。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他之後所娶的太太都無法長久,5位中有兩位因為偷情被處死,其中一位還是和羅馬主教鬧翻的主因安妮柏林,另外的則是一死,一離婚。

公車會經過皇家騎兵廣場的正門,我們會看到騎在馬背上的騎兵,他們超受觀光客歡迎的,不過要小心不要踩到馬大便就是了!

*在奧運和殘奧的期間皇家騎兵廣場被拿來做為沙灘排球用,所以無法直接從中穿越到白金漢宮。可以選擇從西敏寺一帶穿過聖詹姆士公園走過去,或是之後坐公車14號到皮卡得理大道時可以穿過翠綠公園 (Green Park)過去。

DSCN2733

超久以前的照片,看到那個大衣都覺得太熱

  • 邱吉爾戰爭室 (Cabinet/Churchil War Room)

二戰期間,納粹發動了前所未有的空中轟炸行動,天天從天空轟炸倫敦,其中又屬以政府機關為首的白廳區受到最慘烈的攻擊,連白金漢宮都受到轟炸,現任的女王和他的先生差一點點就會死在轟炸當中。這在英國的歷史上稱為London Blitz(倫敦全面侵襲)。英國為了要混淆德軍轟炸機的視線,在晚上乾脆把路燈都關起來,也不准有人開燈或開車,整個倫敦是一片漆黑。1940-1945年的倫敦空擊中30,000人死亡,50,000受傷,超過一百萬戶房屋被炸毀或受損,許多倫敦人都睡在地鐵站或地鐵軌道上。

邱吉爾在戰時領導英國抗戰,為了躲避德軍轟炸,邱吉爾興建了兩個地下防空洞,一個在北倫敦Neadson的Paddock Bunker ,另一個就是現在改建為邱吉爾戰爭博物館的這個地方。邱吉爾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這裡的幕僚室和他的幕僚們研擬作戰策略。BBC甚至在裡面借了一個小型錄音室,讓邱吉爾可以在防空洞內發表全國演說。從他非常愛抽雪茄和巨大的體型可看出,邱吉爾不太喜歡那地方,雖然他長時間待在那裡,但如果要他睡在那邊,他可是非常不喜歡,前前後後一共只在那睡了3晚。

  • 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是現任英國女王在倫敦居住的地方,也是最受觀光客歡迎的地方之一。這裡原本是不向觀光客開放的,但在90年代時溫莎城堡發生火災,皇室為了要籌措經費而開始開放白金漢宮給民眾參觀,每年在夏季7月到9月間可以花17磅左右入內參觀775間房間中的19間。現在看到的白金漢宮是經過4次的修建才完成的。

在18世紀初期時這裡原本不是皇宮,而是白金漢公爵的官邸,後來喬治三世(英國歷史上有名的長壽卻發瘋的國王,他晚年時認為自己是隻袋鼠)把他買下做為皇后的行宮,而之後繼任的國王喬治4世(有名的胖子)則把他大肆擴建,建成現在白金漢宮的雛形,而經費也追加了將近1倍,把國會搞得很火大,等到喬治4室一去世,就fire了負責的設計師喬治納許 (他也是設計聖詹姆士公園的人)。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面對皇家騎兵的這一面牆 (包括凱特和威廉接吻的那個小陽台),是到維多利亞女王的時候才加蓋的。原本在皇宮東北側的大理石拱門 (Marble Arch)為了擴張需要,就被移到現在Marble Arch站的附近,作海德堡公園的入口。這我們之後繼續做公車會看到!

DSC05557

白金漢宮,這一面是在維多利亞女王時增建的。
 

1837 Palace with Marble Arch

1837年的白金漢宮,左邊還看得到後來被移走的大理石拱門。

  • 聖詹姆士宮

從1698年白廳宮被燒了之後,聖詹姆世宮就成為英國皇室正式行宮。雖然從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搬到白金漢宮之後就在也沒有國王或皇后住在這裡,但這裡仍是英國君王的官方行宮,居英國各皇宮首位,當英國政府在接待外國來訪的外使時仍是以聖詹姆士宮”Court of St James’s”的名義接待。

現在的聖詹姆士宮原址在中世紀(聖奧古斯丁時期)是一作修道院,後來被用來專門照顧婦女麻瘋病人並侍奉聖經中的使徒雅各,直到亨利八世在1530年代將此處買下,並在1531大肆興建這種當時盛行的紅瓦建築(這種建築風格之後在西敏寺供也會看到)。

DSC_6578

聖詹姆士宮

DSC_6582

又紅又直的林蔭路,走過去就是特拉法加廣場了

-------------------

繼續搭著公車的人,在離開皇家騎兵廣場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會是尼爾遜將軍紀念石柱,以及在它被後噴水的特拉法加廣場和國家藝廊。如果在這一站下車可以很輕易的走到查令十字街、中國城、蘇活區、柯芬園等地方。不過因為之後的公車會陸續經過中國城、柯芬園一帶,不趕時間的話也可以留著之後再去。

Trafalgar Square:尼爾森將軍紀念碑、特拉法加廣場、國家藝廊、可走到:查令十字街、中國城、蘇活區、柯芬園 (柯芬園之後公車也會坐到,可以之後再去參觀)。

  • 尼爾遜將軍紀念碑 (Nelson's Column)
  • 特拉法加廣場世為了紀念1805年打贏法國的戰爭。它叫作尼爾遜將軍紀念碑,完成於1843,為了紀念尼爾遜將軍在海戰上英勇抵抗拿破崙,在Battle of Trafalgar的海軍戰役中為國捐軀。尼爾遜將軍紀念碑總高有51.81公尺高。

 

LondonbustourDSC_1543-20120817-125501

「媽媽…媽媽,我長得比電線趕還要高!」


  • 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

特拉法加廣場在11世紀時就是交通要道,但是直到2000年這個廣場都沒有蓋好,像是在National Gallery前面左手邊(以正面面對國家藝廊而定)的雕像是一直到最近才有的。因為原本在蓋這幾座雕像的時候(1840-60s)蓋完了第三座卻發現沒錢蓋第四座,而且之後大家又為了到底要放誰的雕像而爭吵不休,直到在1998年皇家藝術獎勵協會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他們找了3位現代藝術家,將他們的作品展出在這個地方。沒想到此舉大受好評,之後倫敦市府決定將這裡列為活動展示的地方,每年舉辦”第四個雕像基座”(The Fourth Plinth)的比賽,得獎的作品則會得到政府的合約進行製作並被展示在此。2012年展出的雕像是Powerless Structures, Fig. 101 by Elmgreen & Dragset,2013年的則會是母雞Hahn by Cock by Katharina Fritsch。

LondonbustourDSC_1548-20120817-125624

特拉法加廣場

LondonbustourDSC_1577-20120817-130344Powerless Structures

  • 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售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讓人人都可以欣賞藝術的美術館才終於出現。 英國的美術館是到1824年才有的產物,之後1831年政府才決定在現在的地方蓋一間大的美術館,也就是現在的國家藝廊,1831年開放給民眾參觀。國家藝廊收藏了超過2300件的作品,橫跨西方藝術史1250-1900,主要展出歐洲的藝術作品(英國本身的作品則在Tate Modern較多),其中著名的包括了達文西著名的岩間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梵谷的向日葵、莫內的蓮花和倫敦的泰晤士河、雷諾瓦的傘和(塞納河上)泛舟等等。

DSC_6435一般人逛博物館或美術館總會覺得很惶恐,感覺東西太多不知從何看起,或者是很花時間,一去就要耗個大半天。為了幫助旅客更有效率跟友深度的了解The National Gallery裡面的畫作,美術館很貼心的在多處準備了一種叫ArtStart(上圖)的多媒體機介紹每幅畫背後的意義、背景等。不僅如此,ArtStart也可以幫你安排參觀路線。你只要從收藏畫作中選出10幅最想看的珍藏(如果不知如何下手也可以從ArtStart推薦的30幅畫中開始),ArtStart就會告訴你該如何走可以以最快速度將一切盡收眼底。不知道想看什麼的人也可以從ArtStart安排的主題路線中選出一條,輕鬆的優遊在畫作中。另外ArtStart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功能叫作"快,我只有一小時"(I've only got one hour)的功能,幫助旅客快速了解國家藝廊。

在我眼中,這個搶錢英國最有良心的政次就是只要是公家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一律參觀免錢! 既然這麼有心,大家一定要多多利用!

LondonbustourDSC_1584-20120817-130606

國家美術館,那天的天空布滿了好多飛機呼嘯而過的痕跡

 

-----------------------------

經過特拉法加廣場之後,我們就逐漸進入倫敦最精華的購物中心。 Regent Street、Piccadilly Circus。

Piccadilly Circus (皮卡得理廣場):皮卡得理廣場、萊斯特廣場、(Soho)

在英文裡如果要形容一件事情混亂的程度可以說"如同皮卡得理廣場一般混亂!”會這樣形容,當然就是因為皮卡得理廣場,人潮洶湧,非常混亂! 在公車要轉進園環的時候趕快看向右手邊的方向,這時候會看到的就是萊斯特廣場,許多音樂劇都在那地方演出,也是買便宜音樂劇票的好地方,如果你眼力好一點的話也許還可以看到M&M旗艦店! 萊斯特廣場也是許多電影舉辦首映的地方(米愛拉還幸運的看到珍妮佛安妮絲頓的….背影:p)。

  • 愛神雕像

至於在左手邊我們則會看到一個愛神邱比特的雕像,他就是希臘神話中的Eros。從1893年建好以來,這愛神的雕像面對的方向被改了3次,但從來都沒有成功指向他應指的方向 - 莎福茲貝里大道,果然愛神一直射錯地方啊

Piccadilly circus

皮卡得理廣場,什麼時候人這麼少?

  • 皮卡得理大道

皮卡得理大道上有許多喝下午茶的好地方,包括麗茲、Fortnum & Mason等,之後我們還會搭公車經過整條皮卡得理大道時在介紹。

  • 蘇活區Soho
  • 蘇活區在倫敦人傳統的印象中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區域,算是在倫敦是當中性產業聚集的地方,也是許多同性戀聚集的地方。不過近年來的蘇活區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雖然依舊保有著燈紅酒綠的感覺,但這邊已經變成是個找有趣小店的好地方,很多個性的服飾店和餐廳都在這邊聚集。出乎意料的,蘇活區也是個日本人聚集的大本營,可以再這邊找到米愛拉最愛的便宜又好吃的日式便當和飯糰! 想看我在蘇活區鬼混了什麼地方的人,請參考:

倫敦soho區小店尋覓!個性商店+98p的飯糰

[Soho] 倫敦夢幻珍奶之旅4 -重頭戲之Bubbleology

[Soho] BananaTree: 馬來西亞料理 - 倫敦餐廳節

 

Regent Street (攝政街):Oxford Street、Selfrige百貨公司、各潮牌名牌店…

啊哈哈哈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地方,沒錯,這就是逛街的好所在! 無論你要什麼牌子,無論是潮牌還是名牌,這邊都能夠滿足你。著名的百貨公司Selfrige、Liberty、John Lewis等都在攝政街、牛津街上。另外在這個公車站牌的附近還有一間十分道地的珍珠奶茶店,是我在倫敦唯一一間一喝會想叫出「台灣~」的店。它的名字是Pearl & Milk,就在和攝政街交錯的Little Portland Street上,應該不難找。但是切記要叫他們幫你的珍奶減半糖,不然甜死你我可不管喔 吐舌頭

Baker Street (貝克街):杜雷莎夫人蠟像館、福爾摩斯貝克街十號

在Baker Street這一帶我們是非下車不可了,因為我們即將要在這裡換車,換74號的公車向西南前進。但是在換車之前別忘了看看右手邊的杜雷莎夫人蠟像館,以及福爾摩斯的家貝克街221b號。

  • 杜雷莎夫人蠟像館

據今已有250年歷史。裡面有的名人包括了威廉和凱特、貝克漢、蜘蛛人 (好啦,也算他是個人)、愛因斯坦、凱特溫斯蕾、以集最近新加入的奧運金牌得主Bolt和英國的驕傲Jessica Ennis的蠟像。大家可以看看這個網站上的照片,你猜的出來哪個是真人哪個是蠟像嗎? (我和黑羊兄兩人居然無法對這件事有共識…天啊道底是我眼瞎還是他智障? @@) http://www.enriqueiglesias.com/forum/topics/demand-enriques-wax-figure


800px-London-Madame_Tussauds_gallery_dome

杜雷莎夫人蠟像館,照片出處

  • 福爾摩斯博物館

跟據小說貝克街221b號是大名鼎鼎的偵探福爾摩斯的家! 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因為太多目名朝聖的粉絲,所以就在這充滿想像的地方建起了"真的"福爾摩斯的家,現在是福爾摩斯博物館 (私人的,要錢)。在官網上有小影片可以一窺究竟:http://www.sherlock-holmes.co.uk/video.html

 

今天先寫到這裡,明天我會把其他路線補上!

arrow
arrow

    me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