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昨天晚上我又飛回到倫敦了。最近一直在飛,這5個禮拜來,從英國飛到了阿布達比,再從阿布達比飛到香港、之後是菲律賓,等到回到阿布達比後,才過了不到一個禮拜,又飛回了英國。飛得這麼勤,飛得我頭昏眼花了,卻都沒辦法飛回朝思暮想的台灣,也沒辦法飛回想念的日本,讓我在這趟香港行中不禁注入了好多對亞洲的懷念,甚至連「吉野家」都讓我發了瘋似的衝進去吃。
雖然每個香港朋友都阻止我浪費寶貴的香港時光在牛丼飯上,甚至跟我說那玩意很難吃,但對我而言卻是極度想念的美味,每一口都讓我懷念不已。但這也讓我這趟香港美食行變得超不客觀的(大笑),畢竟有回憶的食物就會勝出,沒回憶又沒特色的就被我踢到一邊了,說我是最難取悅的客人還真是不為過呢。但就算這樣,食記還是要寫,還是要誠實的寫出自己不客觀的評語,也請大家繼續看下去啦。
話說上次寫道去了香港的蘭芳園呢,根據那天的行程表,接下來就是
澳門茶餐廳集團的蛋塔
從這超不客觀評分表就可以看出,我當天最中意的就是那蛋塔啦!我是不知道澳門茶餐廳的蛋塔有不有名(據克里斯多~福說是有名的喔),可是至今回想起來,還是會被那充滿蛋香的餡料給吸引呢。
澳門茶餐廳的蛋塔一共分成普通的蛋黃塔和在台灣少見的蛋白塔。猶豫不決如我,一定是不知道該選那個,最後就草率的「兩個都買」,來解決我的困擾。蛋黃塔充滿濃濃的蛋香味,皮也挺脆的,就是個好吃的蛋塔!不過相反的,我對蛋白塔就沒什麼期待,看這種白白的顏色,感覺就不會非常好吃。
這個是蛋白塔,文章一開始的是蛋黃塔,
雖然被我照得都一樣黃黃的,但滋味可是完全不同喔。
可是我錯了,蛋白塔完全顛覆我想像的好吃,皮當然跟蛋黃塔一樣酥脆,但餡料居然吃起來有蛋白的香氣!!!蛋白的香氣?蛋白有香氣?我知道,這說起來真的有點不明就裡,可是吃起來真的就是蛋白的香味,跟蛋黃塔完全不一樣,真的讓我嚇了一大跳!!我還像個傻子一樣,一直跟克里斯多~福說:「吃起來不一樣呢~」、「吃起來不一樣呢~」
除了蛋白塔讓我覺得新奇外,澳門茶餐廳的蛋塔餡料也和台灣能見到的葡式蛋塔不太一樣。一般在台灣就到的葡式蛋塔,餡料總是有點糊糊的,有種像軟布丁般,料會流出來的感覺。但澳門茶餐廳的蛋塔,餡料卻感覺是「脆」的呢。所謂脆,當然不是說吃起來會有喀嗤喀嗤的脆,而是當你撥開它的時候會有很清楚的裂面的那種脆喔,很像我們在麵包店買的傳統的蛋塔餡配上酥脆的塔皮的感覺,但又再軟一點,很有趣!不過我已經吃到忘我了,就沒照片了 XD
【澳門茶餐廳(上環店)】
地址:幹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2樓270~275號
電話:+852 2857 1933
滿記甜品
終於在我和克里斯多~福塞下了兩個蛋塔之後,我們終於走出了信德中心了。
其實我對這一帶的上環有點印象,也記得曾來吃過那位於西港城內的滿記甜品。記得上次克里斯多~福就跟我說過,這棟建築保留的是英國愛德華時期的建築風格,興盛於1901~1914年間,和之後的維多利亞建築相比,走的是較簡單的風格,裝飾也不複雜。只不過一般的愛德華時期的建築多是淺色調,但是這一棟西港城卻是紅通通的深紅色,感覺挺不一樣的。
但弔詭的是,我怎樣都無法從這棟建築中感受出這是棟英式建築......,總覺得它太新、太乾淨,感覺不出歷史的痕跡,也不像倫敦市內的英式建築一樣,每個都像生了萬年垢一般充滿洗不乾淨的污漬,也許是因為它曾在1991翻修過的關係吧。
雖然說,乾淨是好事,但卻讓我覺得要稱它為英式建築有點勉強,在我心中直認為它是座做作的古蹟XD。
怎麼看都很不英式啊。
一定是因為太乾淨了,從裡面看也很不英式。
不過我雖然記住了建築,可是卻不記得上次在滿記甜品吃了什麼。這次再去,本來只想單點個山粉圓的(又是個懷念台灣的舉動),但最後還是屈服在克里斯多~福的一句:「這家店的芒果很有名」下,點了招牌的楊枝甘露。
不難吃,不難吃。這個化名為楊枝甘露的芒果西米露,真的不難吃,無論是芒果,或是西米露,又或是甜味的掌握,都很不錯,唯一錯就錯在招待了我這難搞的客人。當天也不知道在期待什麼,就是覺得這一碗西米露少了什麼爆點,少了個會讓我之後繼續會為它魂牽夢縈的記憶點。這個感覺...就很像現在網路上層出不窮的網路正妹一樣,個個都漂亮,可是看過後就忘記了。
之後我在銅鑼灣的希慎廣場的美食街又再吃了滿記的芝麻糊,一樣是好吃的一道糖水,一樣讓我有點記不住。
可愛的小兵,在格林威治市集有看過類似的呢。(下面是格林威治市集的)
【滿記甜品(上環店)】地址: 上環西港城地下4至6號鋪電話: +852 2851-2606
王榮記菓子殿
這間店,是隨便走走發現的。看到門上貼著日本旅遊書的介紹,再看了它的來歷,發現居然是間1912年就開始的老店!發現這樣的店家,都很難克制自己想要進去看看的慾望,而看看之後就很難拒絕試吃,試吃了之後就很難說不要買。總之就是這麼一個循環來著,就買了一包它們家的橄欖回家。
對於它們家的蜜餞,我說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就像平時在台灣買的蜜餞一樣,只不過更鹹一點吧。也許等哪天我吃蜜餞的經驗值高了的時候,能夠發現它的好,目前只能先保留了。
真的很多旅遊書介紹呢!尤其是日本的旅遊雜誌。
【王榮記菓子殿(僅一家)】
地址:上環蘇杭街52號利基商業大廈地下
電話:+852 2544 7281
同濼堂涼茶
我和克里斯多~福就這樣依著自己的步伐逛起了上環。就在我們途經某條岔路時,我突然停下,猛然回頭問克里斯多~福有沒有聞到某種草藥的香氣?那是一種感覺在很近的地方就有好吃東西的fu,無論如何都要把它找出來啊!
還是克里斯多~福的鼻子厲害,憑著嗅覺就找到了這間涼茶店。(香港人管這種叫涼茶,但我覺得這分明就是藥湯啊)。
到了店面,就看到老闆的面前擺了一碗一晚的湯藥,而且每個都寫著不同的效用,有的是治感冒的,有的是退火的,當然也有台灣人喜歡的龜苓膏。
當天因為鼻涕倒流到喉嚨的關係,在老闆的推薦下,喝了葛菜湯。說實在,葛菜是什麼我完全不懂,但就是很大膽的往口裡倒,結果就是「媽呀~好苦啊!」感覺就像喝了苦茶一樣,卻又是種我沒喝過的苦味!但奇怪的是,喝完後,喉嚨好像真的比較通暢了,而且嘴中也泛出淡淡的回甘,算可以接受。但對於不常接觸這些藥草的我而言,著實難以評論這間店到底好不好,但是它在香港人常參考的Open Rice美食評價網上看起來卻挺不錯的。
我點的「膽汁」也葛菜湯。
不過與其說評論它的草藥,我對於香港人站在街邊喝涼茶的文化比較感興趣。香港人真的無論做什麼都要快快快,就連喝碗涼茶也都站在路邊一飲而盡,真的是徹底貫徹效率優先文化。雖然台灣和香港離得這麼近,兩邊也來往的如此頻繁,但在這一點上卻截然不同呢。台灣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還保留著南島人的某種樂天,和日本人留下來重感情的特質,沒有哪個比較好,但就很不一樣。
香港人的日子真的過得好趕。
我就這樣坐在店中,悄悄的偷聽著店裡店外站著、坐著的客人聊天、談話,聽著克里斯多~福介紹手中的草藥和上環的種種,覺得這地方離家好近,卻又好遠。
【同濼堂】
地址:上環皇后大道中275號(近禧利街)
當我寫道這裡的時候,真的覺得我很不適合寫香港的食記,因為好多東西讓我無從比較起.....不是像蘭芳園或滿記這樣好吃卻沒有驚喜的,不然就是像同濼堂這樣,我的經驗值為零的東西。雖然我會想自己寫的評論是否太冤枉它們了,會不會真的因為自己難取悅或是對食物的不熟悉而造成評論偏頗,但要寫食記就只能相信自己的味覺了,只能硬著頭皮上場了,總之給大家參考。這些也許都不是什麼台灣人常去的有名的地方,但發現這些有趣的地方(像我和克里斯多~福跟隨著自己的鼻子走一般)再串成自己獨特的旅行,對我而言就是自助行最大的魅力 :)
耶,過幾天就可以寫道這趟行程中最讓我欣喜地發現t-e-a-k-h-a-了,大家請期待!
米愛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