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香港,對香港人有3個觀察:
1. 香港人對好就是好、壞就是壞的好惡分明,說起話來直接無比、吃起飯來各個是食評。如果餐廳膽敢端出不好吃的東西,香港人第一口下肚後包準即刻抱怨、吃到一半再補一次、吃完後還要再來個回馬槍,就是要徹底紓發心中不爽啦。
就算不是周末,都高朋滿座的餐廳
2. 自己的家人是人,家人以外的人都不是人。(翻譯:你家的死活都與我無關,個人顧好自己的家)。
3. 若在香港遇到任何鳥人或發生任何鳥事,香港人的標準回答:「這一定是"上面的人"做的」(香港的上面是…懂吧)物價高、食物變難吃、窮人變多、奶粉買不到、人被車撞到等等,都是上面的人害的 XD
尤其是第3點,每次聽到我的婆婆一邊悄悄地說一邊偷偷朝天上指指的時候都覺得超好笑的,把大陸人講得好像佛地魔「那個人」一樣。而且真的什麼都可以怪到大陸人的頭上,就憑撞到我(對啦,被車撞到的就是我) 的司機沒有道歉這一點,他們就可以確信一定是上面的人做的。
有時候覺得香港人這種「凡壞事,必中國」的思考方式真的很爆笑
,只不過我也知道他們會這樣想不能說完全無憑無據。就拿餐廳來說好了,如果我婆婆給的數據正確的話,10年內食物漲了近80%!!I mean 80%
,而且重點是食物還越來越難吃。
原因呢?一方面是香港的房價越來越貴(嘿嘿嘿,這些投資客哪來的不用多說了吧「上面的人」),維持一間餐廳的租金成本越來越高,再加上太多大陸來的觀光客讓商家不斷漲價都還是門庭若市,賣屎賣尿都有人賞光(反正觀光也不知道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就算服務生兇到像我欠他錢,觀光客照樣摸摸鼻子買單(也許還會阿Q的想這算是某種香港文化體驗吧)。這種極度供需不均,資訊不平等,再加上香港本來就是極度利益掛帥的城市,信奉做生意一定要利益最大化(不像很多台灣人做生意是為了理想,還讓客人擔心他們商家有沒有賺到錢),造就了香港近10年奇怪的飲食文化。老店、名店水準不在,本地人每次吃每次念,卻也莫可奈何。
總之呢,有越來越多我婆婆和她6個兄弟姊妹以前喜歡的餐廳,包括在台灣人中也很有名的稻香(飲茶、火鍋)、翠園等,他們都漸漸不再光顧了…不是因為食物水準已降到難以忍受,不然就是價錢升太高。
而最後能讓他們在品質跟價錢上一致覺得OK的就只剩下今天要介紹的海港酒家了。海港這間餐廳算是在這一片水準下滑,價格轟漲的壓力下,守住陣腳的,就算不是香港之最,價格合理,品質也受到吃一輩子港式料理的香港人認同。而且吃起來決對跟台灣那些蹩腳的港式飲茶截然不同。
話說我婆婆的兄弟姊妹們真的是非常喜歡吃這家餐廳,光是我在香港待的6個禮拜中已經吃過4次晚餐、3次飲茶了吧!而且每次吃晚餐都是在不同的分店吃,分店直達偏遠的天水圍、將軍澳等第,真可說吃海港讓我香港走透透了~~
最近迷上Lightroom, 想把這張照片做成有夢幻海洋感的fu,有成功嗎?(沒有的話一是魚太醜的錯,不是我的錯)
咦?我怎麼寫了這麼久都還沒介紹菜色?對不起,本人就是廢話太多,需要抒發下對香港的心得感想(啊如果寫部落格還不能讓我廢話一下的話,寫部落格要幹嘛~
)
好啦,現在開始介紹總行了吧!
蘿蔔酥
超愛!!
我很喜歡蘿蔔絲餅,無論是台灣味的,包了蝦,胡椒,紅蘿蔔絲,或者是港式的,單純只有切的粗粗的白蘿蔔絲,我都喜歡。
港式的簡單,卻不簡單,吃得到蘿蔔的鮮甜,皮酥,又綿,非常得我的喜歡。我喜歡利苑的,也喜歡海港的。
燒賣
一直到這次來香港才發現原來燒賣是包蝦的!!!台灣的好像是包魚漿還是什麼,總之不太記得裡面是包蝦。海港的燒賣也是非常新鮮好吃,吃得出蝦脆脆的口感。
腐皮素鵝
馬上可以說,不要點,這不是他們的強項。
我婆婆看我點整個皺眉頭,說這是什麼古古怪怪的食物。吃起來也的確是不知所云…裡面包紅蘿蔔絲、木耳等食材,但是味道不夠,不令人驚艷。如果要吃味道精緻的豆腐卷,建議去香港公園的…吃,這邊就留給大眾口味的港式飲茶吧。
檸檬炸蛋散
家姐都說不要點
這個我在台灣、英國、阿布達比都沒看過,馬上點來試試。只不過味道就………食.不.知.味。
檸檬既不濃,炸得又不脆,是一道非常不解的食物。而且請服務生換一盤現炸的,他還跟你說他們家的炸物都是炸了擺一旁擺了很久,所以再換幾盤都一樣不會脆 XD 哈哈,家姐真是好誠實啊,總之不要點啊。
口水雞
終究不是四川餐廳啊!!
這也被我婆婆列為古古怪怪的食物,來飲茶店吃口水雞!然後呢,很不幸的,又被他給說對了,真的是不麻、不辣的。不幸中的萬幸是雞是嫩的。
魚飯
臭的我喜歡!
但很好吃!(對啦,是我婆婆點的)這在台灣也沒吃過,就是把一片鹹魚放飯上再拿去蒸籠蒸。魚的汁摻透到飯裡,再配上一點點的鹹魚,我很喜歡。(雖然我覺得香港的米不是太好吃……)。
黑椒金錢肚
這什麼東西?直到食物送來我才知道這就是牛肚。但尷尬了,我不記得這是什麼味道!就是一般牛肚的口感,比用滷的有嚼勁,味道也比較沒那麼重。
翡翠豆苗餃
菜苗好奔放
我的最愛!!
這個我在其他地方也沒有吃到過。豆苗調味得宜,不會乾也不會澀,只要確保外面的皮不要蒸的過爛,就真的很好吃!(如果皮不幸蒸爛了,就儘管叫服務生換一籠,記得要態度溫和,口氣堅定的請他們換一籠,不要被他們不耐煩的氣勢嚇到)。
菠菜餃
和豆苗餃一樣好吃無比。
有時候豆苗餃賣完了,我們就會點它的好朋友菠菜餃來吃吃。你看看這又綠又紅的內裡,看了就知道好吃!
黑松露小籠包
意外的不難吃耶。
而且意外的可以吃到松露的味道!雖然說小籠包的皮還是不能跟鼎泰豐之類的比,但是也做的挺OK的了,一上桌趕快吃,汁會流出。
奶黃包 (25HKD)
我好愛!
我覺得好好吃喔!!就跟流沙包一樣,一咬下去就是濃郁又滑順的甜鴨蛋黃醬,真好吃。
四喜烤麩
口味有餘,口感不足
我很喜歡吃烤麩,喜歡吃它在吸入了滿滿的滷汁後還能帶有嚼勁,而這滷汁呢也不能過油,必須在一口咬下時口中漫出甜鹹適中,不油不膩的汁液。但我只能說烤麩也不是海港的強項,吃得出他們的烤麩並不有彈性,而且形狀較為破碎….味道可但口感不夠,可惜。
蜜汁叉燒包
挺好吃的。但話說我目前也還沒在香港吃到難吃的叉燒包就是了。
甜醋豬腳薑
不太搭喔~
話說我有點難評論這道菜,因為問題應該不是出在酒家,
應該是出在我對粵菜的不解。
因為我實在太習慣萬巒豬腳那種甜味非常濃郁的豬腳,
吃到這種薑味重的真有點不太適應….
我覺得香港人似乎很喜歡在甜食中加薑,
但對我而言這樣的口味實在太突兀,
總覺得薑就是應該在背後背後做背景音樂,
但他們的卻硬是要自己拿大刀 XD
又是一張我lightroom的實驗照,想要做出茶壺中異想世界的感覺。
【結論】
我覺得這間餐廳就算不是100分,75了吧。如果你像我一樣古古怪怪盡點些一般人不叫的菜色的話,品質大概瞬間掉在及格以下;但如果你堅持大眾路線,一般人飲茶點什麼,你就點什麼的話(小撇步:台灣飲茶餐廳有的菜色通常就是大眾菜色),品質可以達到85分,甚至有些跟有名的添好運不相上下。一盤20-35HKD之間的價格,真的很划算。而且周一到周四12吃晚餐10道菜還特價只要1498港幣,當中還有一整隻的烤乳豬,真的是很划算,也很好吃!
大家來香港可以不用再崇拜名牌餐廳了,去試試海港吧。
【餐廳檔案】
海港酒家在香港目前有10家分店(我就吃過了5家….我婆婆他們實在是太愛這家了),其中又以創始店旺角被評食物最好吃(觀光客也最好去吧,不然其他都在將軍澳、天水圍這種比較偏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