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越舊的東西越有價值。
在台灣,老舊東西的命運有兩種,一種是被當作古蹟供起來。古蹟摸不得,踏不得,以保護古蹟之名行侵占老百姓生活空間之實,作為旅遊景點拍照的功能大於實用。
而老東西在台灣的另一種命運就是被當作垃圾。管它大的小的,與人爭空間的都是垃圾,以發展之名行破壞之實,所有一切通通塞進垃圾車裡,眼不見為淨。
但在倫敦,這個隨踏之處都是動輒幾百年以上歷史文物的地方,老東西就這樣安安靜靜的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舉凡坐的地鐵、上班的辦公室、開車經過的隧道、作禮拜的教堂,哪一個不是歷史? (之前念研究所時住我樓上的澳洲室友有天赫然發現他住的房間居然比澳洲這個國家的歷史還要悠久!) 雖然說有時真的會被這些早已不敷使用的老東西氣得跳腳(again, 倫敦的地鐵,兩百多年前建的,現在一天到晚都要關站維修),但是這些老東西卻又存再種魔力,看著椅子上斑剝的痕跡反而很有感覺。
原本不太懂這些老東西有甚麼好的我,也漸漸著迷於此道 - 在堆滿垃圾般的小店裡找尋著那呼喊我的老東西。
The Junk Shop,在格林威治區(我家附近)的這一間店,看看這個名字和擺飾,幽幽暗暗,雜物多到都擺人行道上了,不僅賣的東西像垃圾,連房子都像垃圾,一踏進店裡,地板還會發出 「嘎…」的聲音,彷彿它隨時有天會罷工、倒塌。
這間店賣的東西還算一目瞭然,有另一間店離我家更近一點的,一堆奇奇怪怪的東西不說,在店門口往往還擺著許多裸體的假人模特兒,缺手的、缺頭的,通通都擺到人行道上,店內永遠黑黑暗暗的(就像電影哈利波特裡斜角巷的那些商店一樣),有時店裡的櫥窗上來會擺上幾個髒髒舊舊的洋娃娃瞪著一來一往的行人。詭異….我每次經過這間店都會想這麼詭異的店到底誰會去啊? 但怪就怪在,每次經過,都會看到一些人進進出出,常常有時髦打扮的年輕人或者是穿戴整齊的貴婦在外頭東翻西找著這些"垃圾"。這真是太奇怪了,我想。
但最近為了要佈置新開幕的民宿,我漸漸的了解了。我開始了解那種在破銅爛鐵中找東西的雅致。倒不是說真的要挖出甚麼值錢的骨董,但就是在那種幽幽暗暗,東西塞的滿滿的小店理,你才能體會那種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一堆雜物的後面,一堆灰塵的裡面,你找到了你的那個一生的伴侶。
這張椅子就是在那個比The Junk Shop還詭異的小店裡找到的。
真的沒預期會遇見它,但是它建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裏等我出現。老闆說,這張椅子是在我發現它的前一天被送來的。
它雖然舊,卻坐起來非常舒服。英國人管這種椅子叫Kensington椅。
它是我的"帥哥",要讓我的客人能舒舒服服的坐著看書、喝茶。
喜歡她稍微有點龜裂的皮革,述說著許多年的歷史。
也喜歡它把手上的鉚釘,有種粗曠的優雅。
我在The Junk Shop裡面發現的八角型的咖啡桌。
老闆的東西多到完全不記得有這張桌子的存在,只告訴我地下室有很多東西自己下去找,
我就在"垃圾屋"的地下室的最深處發現了它。
喜歡它獨特的八角型,雖然是個老東西,卻依舊硬朗,穩固,
可以讓我的客人安心的擺上一杯咖啡或是一杯下午茶。
重要的是它和我的"帥哥"很配。
在格林威治市集附近的一間骨董市集買的。
說實在的我還想到要拿這個托盤作甚麼,但是我很享受和老闆一來一往有趣的殺價,
讓我從£60殺到最後以£35鎊成交。
成交後我們兩個哈哈大笑,握手,
我還給他一塊從台灣帶來的鳳梨酥以完美的台英交流收場。
這樣的樂趣可不是從大賣場理掃你條碼的收銀員身上能獲得的!
中間那一位就是賣給我盤子的老闆,不好意思照人家的正面,
只好偷偷照個背面留作紀念。
記得之前在看"瞧那些英國佬"這本書時,作者說如果你家的擺飾充斥著組合式家具,一般英國人會認為你頂多是中產階級,但是如果你家塞滿了各式尺寸不合的舊傢俱時,他門反而會認為你出身不凡,非貴族及有家世背景,要不然祖先怎麼有可能留這些傢俱給你呢?
這段話一語點破英國人獨特的思維。
雖然說我還是不認為將一堆不搭的老傢俱放在一起會好看,但是我開始能體會老傢俱的風情,還有發現它的快感。我的英國人指數是不是又上升了一點點了呢?